您的位置:主页 > 有机美食 > 有机生活 > 有机新闻 >

长治县:黑色变绿色现代农业唱主角

保存到相册 保存到相册 保存到相册 保存到相册 由 地 下 到 地上,由黑色变绿色,一煤独大的长治县提出了 率先发展、转型发展、文明发展、同城发展的战略发展思路,走出了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的特色之路,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赢。良好的经济
保存到相册
 
保存到相册
 
保存到相册
 
保存到相册
 
   由 地 下 到 地上,由黑色变绿色,“一煤独大”的长治县提出了 “率先发展、转型发展、文明发展、同城发展”的战略发展思路,走出了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的特色之路,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赢。良好的经济 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雄厚的保障。长治县立足县情,因地制宜,在规模设施农业、现代贸易农业上下功夫,为“十二五”末实现“五个一、冲百强”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。 A 农业基础投入大发展思路定位准

  从种田吃饭,到种田赚钱。农民思想的转变,一方面靠政府的引导,更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,让农民看到阳光、看到希望。为此,长治县通过加大农业基础投入,来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。

   该县在加大农田整治工作的同时,保障灌溉项目建设,使水利灌溉水平不断提高,大大改善了全县农田基本建设状况,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,土壤基础生产能力 显著提高。“原先我们村是靠天吃饭,不要说种蔬菜什么的,就是种上玉茭,遇到干旱天几乎颗粒不收。现在水利条件好了,再加上县上鼓励种植大棚蔬菜,我和老 伴种了2亩大棚菜,每年能收入3万余元。”苏店镇东贾村村民张师傅兴奋地说。

  农业要发展,定位是关键。长治县以发展现代农业,增加农 民收入为核心,调结构、优布局,并以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依托,探索土地流转方式,大力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。目前,全县设施农业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: 农户+合作社+农业经纪人,集体公司制模式,公司+合作社+农户+基地模式。除苏店镇东贾村外,北呈乡南呈村是典型的“农户+合作社+农业经纪人”生产经 营模式。从最初的30多座日光大棚,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座,年产值500余万元。

  东贾村,一个500户的小山村,从2009年至 今,建起蔬菜大棚300多座,年产值800余万元。苏店镇东贾村合作社对种植户统一管理。菜农用地由村集体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向村民统一租赁,村民 经营蔬菜大棚,再按每亩每年600元的单价,向村集体缴纳耕地使用金,村民耕地实现二次收益。这是长治县试行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+基地”模式种植大棚蔬 菜的典范。

  荫城镇荆圪道村是“集体公司制”模式。从2009年秋至今,累计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,高标准、高档次地建设日光蔬菜大棚100座、温控观光大棚1个。以村集体为股东组建的公司向村民以每亩每年700元租赁回来,集中经营、规模种植。

   韩店镇东呈村积极实施“一村一品”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,大力推广食用菌日光大棚种植技术,让村民从中受益。近两年来,该村已建设大棚60余座,占地 100亩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的管理经营模式,带动周边群众300多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,为调整产业结构、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路径。

 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,该县提高了对失地农民的扶助力度,安置补偿费比上级规定的提高了两倍。 B 设施蔬菜发展快农民在家当“工人”

  长治县委、县政府围绕转型跨越发展战略,把发展大棚设施蔬菜作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,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创新发展模式,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。截至目前,该县新上蔬菜面积超过3700亩,总量累计将近10000亩。

  振兴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,立足于发展高效农业、观光农业,拓展农业发展新路,提升农业产业品质,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,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和种植品种,专门注册了振兴鑫源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。

   走进荫城镇荆圪道村口,你会被一行写着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,打造绿色农业基地”的醒目标语所吸引。这个仅有900余人的小村子,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 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,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——沼气开发——污水处理——生物有机肥生产——日光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。

   2009年10月份,荆圪道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,与老百姓签订转让合同,并给予村民每亩地700元的补助金。一位菜农告诉记者,为发展高效现代农 业,村委会将农民的耕地以租赁方式流转给村集体,村集体掏钱兴建蔬菜大棚,再聘用村民为种植工,大规模发展起了种植业,实行小包产和累计分成制。

  除此之外,荆圪道村还创建了洁思养殖有限公司。据了解,洁思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20000余头,对外销售商品猪18000余头,年创利润达300余万元。

   在谈及荆圪道未来的发展时,村支书赵国祥充满了信心。他表示,今后,要把生态农业、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荆圪道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。“加大力度,使大棚 数量增加到300-500座。扩大沼气面积,达到日产沼气800立方。我们还计划在荒山上种植2万株核桃树,养20万只鸡。” C 种养补贴优惠多科技培训显成效

  近几年,国家为鼓励农民种养殖致富,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。长治县结合本县实际情况,加大设施农业投资力度,不但从经济上予以扶持,而且从技术上不间断培训,提高了农民种养殖的积极性,推动了该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跨越。

   长治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冯书平说:“我县今后五年农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,就是要在规模设施农业、现代贸易农业上下功夫。为全面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、提 高农民收入,经县政府研究做出了决定,实施种植业补贴、养殖业补贴、农田水利建设补贴、农业机械化补贴、农业产业化补贴、公益和民生补贴六项强农惠农补贴 政策。”

  这六项补贴分别是:对农户购买大中型农机具,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,县财政再增加5%的补贴;对新建日光大棚集中连片在20座 以上的每座补贴1500元,春秋大棚集中连片在30座以上的每座补贴800元;对新上一个2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补贴10万元,新上一个两万只以上规 模养鸡场补贴5万元,新建一个沼气池补贴600元-700元;对每发展一个农户公司补贴2000元;对农业产业化“龙头”企业实行贷款政府担保贴息,绿色 产品论证费用补贴一半,创省级著名商标补贴10万元,国家驰名商标补贴20万元。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,该县对每打一眼机井补贴3000 元,对饮水安全规划内村庄每户补贴100元。

 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,该县提高了对失地农民的扶助力度,安置补偿费比上级规定的提 高了两倍。同时加大了对农民实行科技和劳动技能免费培训,对各部门、各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培训,培训费由政府“埋单”。近年来,该县组织农民培训200多 场次,培训农民5万人次,转移富余劳动力1.5万人,政府支付培训费近800万元。 D 物流园区竞风流现代贸易高起步

  生产大丰收, 销售是关键。长治县在抓设施蔬菜建设的同时,开工建设了华北最大的物流园区——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,并以“买全国的菜,卖全国的市场;买全国的农产品, 配送全国的餐桌”为发展理念和构想,致力打造“山西最大、华北一流、全国知名”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,向现代贸易农业进军。“从今年一月初上市以 来,我家已累计在园区销售西红柿6万余斤。这次是第四茬10畦子,卖了近3000斤。”凌晨5点多,已售完准备回家的东贾村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 植户王文英告诉记者。

  据长治县苏店镇东贾村党支部书记陈旭亮介绍,东贾村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的是“公司+农户+基地”的模式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供种苗、统一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销售的管理方法,为的是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,最大限度地保障种植户利益。

   截至目前,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.2万亩,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4.5亿元。仅东贾村412座日光温室大棚和前土门村100座食用菌大棚,年产量就 达3000多吨,全部依靠农产品物流园区销售。借助物流园区畅通的销售渠道,今年,贾掌镇将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的种植规模,投资2000余万元在新庄村建 设两个全自动电脑控制观光大棚和100余个温室大棚。

  在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辐射带动下,该县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迸发出前所未有 的活力。截至目前,该县万头养猪场已达10个、10万只以上养鸡场19个、特色养殖7家,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000多人,间接带动15000余 农民从事农产品深加工、精加工以及包装销售等行业,大大加快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步伐。

  长治县委书记裴少飞就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多次指 出:长治县的农业虽然占比不高但层次很高,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贡献很大。围绕“如何在特色兴农上做得更精、在创新兴农上做得更活、在科技兴农上做得更强、在 绿色兴农上做得更好”的要求,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、扎实工作,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,全面促进农业转型提升和功能拓展。

   长治县县长李文兵就做好“三农”工作,思路清晰:要加快推进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步伐,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;要加快农村经纪人的培养,加快农户 与市场对接步伐,把农户精心种植的产品变成商品,减少中间环节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;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,节约土地资源;要借鉴东贾等村大棚种植的先 进经验和技术,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,帮助农户抵御市场风险,最大限度地为农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。晨报记者 苏俊元 牛小婉

(责任编辑:admin)
热门美食
推荐美食
广告服务-客服中心-联系方式-保护隐私权-公司介绍

电话: 010 - 15330098880 手机: 13439170947 传真:010—85715620 E-mail: zhms365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