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美食会馆 > 会馆热帖 >

中华美食365美食探长新发现:苏州隐于民间的最正宗小吃

中华美食365美食探长新发现:苏州隐于民间的最正宗小吃 朱鸿兴面馆 几块钱就能吃到的最经典苏州面食 起得这么早,对我而言简直是折磨。不过,吃面得赶早,头铺汤水最清,面也最筋斗。 最吃价的要算三虾面,三虾的意思是虾脑、虾仔、虾仁。这面之所以出名,是
中华美食365美食探长新发现:苏州隐于民间的最正宗小吃
朱鸿兴面馆

几块钱就能吃到的最经典苏州面食

起得这么早,对我而言简直是折磨。不过,吃面得赶早,“头铺”汤水最清,面也最筋斗。

最“吃价”的要算“三虾面”,“三虾”的意思是虾脑、虾仔、虾仁。这面之所以出名,是因为一年中,少有几天可以吃到。三虾面用的是河虾,这河虾只有在春天时才最符合虾脑、虾仔都饱满的要求———过了这个季节,就得再等上一年了。

汤底很清,面顶浇上炒好的虾脑、虾仔、虾仁,热腾腾地上桌,用筷子轻轻搅动,和着面一口啜进嘴里,鲜美无比。

听《苏州》杂志的陶文瑜先生讲起个段子,说早年物价飞涨时,曾有苏州的面馆老板,亲自站在门前向来往的客人拱手作揖,为什么———朋友让我猜……恰恰不为感激客人的光临,而是请求客人不要吃他们的肉丝面,因为肉丝面只卖5角,而肉丝的成本早已突破1块钱,老板为保“招牌”,岂肯掉身价,于是只能硬撑着。

方位:十全街(有多家分店)同类餐厅链接:陆长兴、同德兴、五芳斋

 

好人民间小吃 最少见的粗粮选择

“好人民间小吃”是川味的,店堂的设计有些“巴国布衣”的风格,木凳、木桌、木栏倚着大树。吃食有好几个系列:米粉、小吃和炒菜,用的是老百姓世代流传的“土”小吃和五谷杂粮,改良过的山粮窝窝头细腻香甜,入口即化,还有些淡淡的奶香;蜀南叶儿粑,糯米的皮子,馅是四川特有的芽菜,拌上肉末,香脆得很。

去“新聚丰”吃饭,是因为画家叶放先生竭力推荐的,他经常带些台湾朋友来此用餐,而且有趣的是,他对菜名的记忆力好得惊人,一口气背出11个菜名。待我坐进饭店,手捧菜单时,这些都得到了印证———招牌菜恰好是11道。

吃过不计其数的清炒虾仁,可这里的清炒虾仁原料之纯正是少见的———用的全是小指甲般大小仔虾仁,一只只新鲜剥的,不像本帮的清炒虾仁,功夫全在上浆冰冻,这虾仁仔是绝不进冰箱,也绝不过夜的。卖48块,实在是亏了。

至于“蟹粉豆腐”,我猜,得谢谢叶先生这熟面孔的订座,因为硕大的蟹黄几乎铺满了豆腐的表面。“母油船鸭”的“母油”,老板娘说是加工过的高级酱油。“船鸭”还是头回听说———小河中跟着拖轮游弋的鸭子,不吃饲料专吃水草的,很“健硕”。大家先是推说吃不下,可一动筷就收不住了,鸭肉溢香酥软,毫不油腻,没曾想,最终成了桌上消灭最快的菜。

临走时,老板娘拿出一叠照片,是贝聿铭在此宴客的菜单,什么碧螺虾仁、明月塘片、锅鳎干贝……精致的菜名下,潜藏着最朴实的原料和最地道的做功。

方位:太监弄 同类餐厅链接:老苏州餐厅(十全街)

苏州美食街面面观

凤凰街形似VS上海肇嘉浜路——大饭店集群

凤凰街在沧浪区,是苏州城内新崛起美食街,当地人有句玩笑:“去工业区,每一脚踩下去都是草;在沧浪区,每一脚踩下去都是文化。”同润—湘菜,剁椒鱼头是招牌菜。

人均:50元润记—中档广东菜,以卤菜见长;

人均:80元巴比锅—时尚烧烤,无烟卫生;

人均:50元百盛楼—改良的苏州菜不甜不腻;

人均:60元天府之乐—四川土菜,辣子鸡等;

碧凤坊太监弄形似VS上海吴江路——特色小店集群

路的东段叫碧凤坊,西段叫太监弄。苏州人说“食在太监弄”,苏州的这条美食街真是大有来历,看看这家是“乾隆始创”,那家始于“光绪年间”,百年美食文化都浓缩在这里。得月楼、松月楼、王四酒家都算得是老字号,就集中在太监弄。新店川福楼、好人小吃多集中在碧凤坊一带。

最具苏州古韵的餐厅———明楼

我们没有在明楼用餐,只是参观了一下,它是苏州很少的既保留了建筑的古朴,又加入时尚元素的餐厅。移步换景、疏中有密,置身其中可充分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。

最值得采购的餐厅———黄天源

老东西当然不能忘,观前街黄天源是苏州著名的糕团大王。有名的有桂花重糖年糕、五色小园松、玫瑰大方糕、松子黄千糕。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 
 
(责任编辑:admin)
热门美食
推荐美食
广告服务-客服中心-联系方式-保护隐私权-公司介绍

电话: 010 - 15330098880 手机: 13439170947 传真:010—85715620 E-mail: zhms365@163.com